米博体育城市园林绿化精选(九篇)

发布时间:2024-02-19 04:40:05    浏览:

[返回]

  米博体育米博体育特色就是要突出独特的个性、风格和特征,能给人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城市园林绿化的特色不仅可以体现在园林植物的特征上,还可以体现在园林环境与植物的整体上,使得园林环境与园林植物存在着相互衬托、相互依赖的关系。表现出园林植物在种类、形态、质感、色泽等不同的观赏特性,如季相景观、林相景观等,所以,园林植物的特色直接反映着园林地理的特色,成为了城市特色的主要标志之一。

  构建城市园林绿化的特色中,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是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园林景观多为人工建造,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中,很多设计者观点都大致相同,这就形成了园林植物大同小异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景观的可观赏性,使城市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为改善这一现象,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来讲,综合利用多种类树木能使植物在功能、色彩、艺术上都富有多样性。

  要在树种选择上遵循地方特色原则,主要需做到2点:一是树种的生态习性要与种植地的地方条件相适应;二是树种形成的林分要具有长期稳定性。一般说来,构建园林绿化要以乡土树种为支撑,并加上已经驯化成熟的引入树种,同时,还要根据植树地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与该地条件相适应的树种,这样一来,不仅能提高园林造树的成活率,还能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园林景观。

  植物配置与环境协调统一原则,主要是根据种植地土壤条件及绿地性质合理规划设计和选择适宜的树种。如幼儿园绿化建设应选择色彩丰富、低矮的树木;烈士陵园应选择常绿树木;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应选择抗逆性较强的树木等。总体来说,在不同环境下应选择不同类别的种植物,才能充分展现出多种植物独特的美以及不一样的景观效果。

  城市园林绿化特色的生态要求主要体现在园林绿化植物与地理环境,除了要起着绿化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外,还要能改善和保护生活环境。因此,园林植树的生态要求首先是适地适树,要充分体现城市特色绿化生态美,必须努力做好植物为主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园林绿化为主要载体,不仅以独具特色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来美化、绿化和净化城市,还能以地域特色及风格塑造城市的文化和特色。同时,从城市完林绿化中还可以体现出人文特色,如合理利用古树古木,它既是城市的灵魂,也属于城市的历史和城市中活着的文物,在某种程度上可体现出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素质。从城市园林绿化中可充分体现人文特色,如市花、市树,这主要是一方面具备植物资源特色,另一方面与历史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把它们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具备特色的人文性。

  城市园林绿化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园林环境与植物之间的艺术结合中,二是体现在植物群体与植物个体的形式美中。通过植物造景,可形成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如图案造型景观、绿色雕塑景观、古树古木景观、仿真景观等,可靠园林绿化设计与植物的栽培养护管理来实现这种艺术特色,植物的养护管理在园林绿化特色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园林绿化的特色要靠“三分种植,七分管理”。只有通过对园林植物的精心养护和管理才能使园林植物景观得到不断提高,达到园林绿化设计的实际效果,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城市园林绿化要在满足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性特性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美观、适用等方面的综合要求来对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在这各个环节中都必须要有科学性,如园林植物的调查、推广、引种、驯化及应用等,在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中都是需要研究和探索的内容绿化,从而突出城市园林植物的多样性,丰富城市园林的植物景观。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园林植物的科学研究已成为绿化事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总之,城市园林绿化的特色在于树种的合理选择,结合城市园林绿化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品种及配置,不仅能有效改善园林绿化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园林环境的整体质量,还能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景观,真正体现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价值所在。

  1970年代末,我国提出城市绿化“连片成团,点线面相结合”方针后,城市绿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80年代后,出现了北方以天津为代表的“大环境绿化”,南方以上海为代表的“生态园林绿化”。1999年底,全国667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591,000hm2,绿地率23%,绿化覆盖率27.44%,人均公共绿地6.5m2,涌现出北京、大连、烟台、青岛、南京、厦门、深圳、珠海、南 宁等20个 “园林绿化先进城市”。2001年,国家建设部又命名海口、三亚、长春等10个“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区”。2002年筹集2亿资金开展“绿色南京”工程,将森林引入城市。争创园林城市已经成为各个大小城市绿化发展的一个目标,城市绿化覆盖率不断扩大。一个个城市开放公园悄然设立,老百姓也由饭后电视转向公园散步锻炼身体。小区景观绿化也作为吸引百姓买房的一个重要筹码。园林绿化已经在城市发展、百姓生活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草坪铺设大气美观,草坪和景观搭配颇具现代感,但是不少城市盲目跟风种植草坪,造成草坪面积过多,忽略了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乔、灌、草植物配置比例失调。草坪的过量建植,既不能适应城市园林生态发展需求,又造成养护的费工费力。因为养护草坪成本高,需水量大,尤其对某些供水不足的城市,养护这些草坪成为一种负担。

  移植大树是近十年来城市园林绿化的又一特征,1999年两年时间上海从郊区和邻近地区移植了大概4万株大树,紧接着许多城市也相继引进大树。但是大树移植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许多城市并不具备上海在资金、技术上的优势,在大树移植的过程中,主根和根系以及主枝树冠大部分被切断,树体受到严重伤害,加上成年大树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大树很可能会因水土不服而死亡。移植后大树的养护也要花费很多的人力财力,技术上也要求很高,加之盲目移植大树、过量移植大树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破坏,大树移植应该慎之又慎。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的蓬勃发展,各个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应运而生,城市绿化也做的越来越美观,层次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养护管理上却力度不够。在城市园林绿化上重视短期建成的景观效果,在后期养护上却没有应有的重视,因为养护管理是长期的工作,没有短期既得的成果和经济效益。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希望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依然遵循这条规律,把养护管理重视起来。

  虽然城市园林绿化在快速发展,但是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做得却不到位,绿化养护经费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绿化养护工作全面深入的关键因素。由于财政比较紧张,加上一些个人和部门对绿化养护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几年许多城市的绿化养护经费得不到较好地解决,经费不足,造成绿化养护技术装备落后,绿化养护措施不到位,绿地景观效果差。

  4、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养护工人技术水平低,造成管理缺乏系统性、 专业性。

  很多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的养护工人都是一些农民工,缺乏技术上的系统培训,专业知识不够,遇到比较难的养护问题基本解决不了,只能浇浇水、拔拔草。而城市负责养护的部门领导人也不是专业学习园艺林业方面的人,所以城市园林绿化很难达到一个高水准的养护管理水平。

  园林绿化应以树木为主,科学选择植物,不盲目建植草坪,重视城市绿化的生态效果,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减少大树移植。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现有的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名胜绿地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

  相对于我国城市发展,关系民生的产业占据了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对于养护管理的资金也应该给予适当的增加,因为即使园林绿化施工做的再好,没有好的养护管理,绿化景观的成果难以得到保持,重新施工或者因为养护不到位植物死亡更换的费用会更高,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状态中。

  3、加强对园林绿化工作的领导,提高管理层专业素质。培养专门的养护工人,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政府要给予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足够的重视,委派具有专业特长的人到绿化养护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对从事养护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上岗。到养护管理经验丰富的国家和城市学习,给绿化养护管理注入新的血液。开拓创新,提高养护管理效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园林绿化越来越显示出其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科学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管理和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城市生态、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新的形势下,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推进城市内社会、经济、环境的整体协调,既为城市当前的进步创造条件,又为城市未来的更大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城市环境质量逐渐恶化,垃圾、有害气体、噪音等急剧产生或增多,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现实告诉人们自然界不可能无限度地承受侵害,人类再也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组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即“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为需求发展的能力”,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里约宣言,正式确立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协调不断的发展。

  (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园林是由各类形态各类功能的公园、绿地构成的总体,不管什么形态什么功能的公园、绿地都应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一项首要功能。它应该拥有很高的园林绿地率,其标准应以能够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为准。要加快园林绿地的建设步伐,以适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

  (2)美化人居环境和美化市容。城市里高楼林立,车行如梭,烟尘弥漫,工作节奏很快,缺乏自然美,易使人产生压抑感、疲劳感、缺乏宁静感,因而城里人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已是城里人的一项重要追求。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就能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美好的市容风貌,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利于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为能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和美好的市容,仅仅依靠有限的公园是很不够的,必须把居住区绿地、单位庭院绿地、道路河道绿地以及隔离防护绿地等处都加以园林化。

  (3)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要求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外,还要求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目前,每天清晨都有大量人员涌入公园、绿地,有的爬山,有的打拳、舞剑,有的跑步,有的歌咏。不少公园仅进园晨练的就数以万计。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对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的合理保护与提高,园林绿化更是在城市这个人工环境中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是对园林植被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的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于是,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就成为一项关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急切任务。遵守生态学原则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生态学原则即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功能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从而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园林绿化时须注意以下特性:

  (1)公共性。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要求在整个城市的地域上,包括城区、郊区米博体育、近郊区、远郊区,形成一个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生态园林从客观上打破城市园林绿化的狭隘小圈子、小范围的概念,在范围上远远超过局限于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传统观念,它还涉及到社会单位绿化、城市郊区森林等所有能起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绿色植物群落,实行城乡大环境一体化。

  (2)协调性。生态园林绿化从微观的角度研究那些能起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绿色植物群落,发挥园林绿化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如:怎样利用植物净化城市大气、改善小气候、防尘、防风、减弱噪音,保护自然景观;如何使绿色植物为居民创造安静、舒适、优美、有益健康的环境等。

  (3)多层次性。城市中由于建筑面积大,可用于绿化面积少,如何在有限的绿化空间内,提高绿化的生态效益,是我们着力考虑和研究的问题:一是要注意植物材料的多样性,要乔、灌、花、草、藤相结合,喜光植物与耐阴植物相结合等,营造出多种类型植物混交的趋于自然的稳定的植物群落;二是要注意绿化空间结构多样性,除平面绿化外,还应大力发展立体绿化、楼顶绿化、阳台绿化等,向建筑索取绿色空间,将成为现代城市绿化的途径之一,通过多层次绿化,形成一个绿色的网络空间,必将会大大提高绿面积指数,从而提高城市绿量,绿化的生态功能会在有限空间内达到明显增强。

  总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我们应站在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城市园林绿化事业。21世纪的城市,应该是高度园林化和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实现城市园林化、花园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除了负载其工作、学习,生活的功能外,更多的担负起向人们提供休闲场所的职能转变。当前全国许多城市都提出要建立全国优秀园林城市的目标,为的是人们身处闹市之中,却不再有过去的喧嚣和吵闹,而更多的则是一份宁静、一份闲适、一份心灵的放松以及和自然万物的和谐默契。

  在经济越来越发展的今天,城市园林绿化显得越发的重要。城市园林绿化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基础上的,与城市发展紧密的结合。以整个城市为载体,以它的历史文化等特性为基础,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园林绿化。它的整体目标就是为人们创造“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城市。它也是一种渗透文化的体现,城与乡、郊区与镇、城镇和自然等等达到一种水融的境界。

  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工业化、城市化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近些年,工业化、城市化急速发展的恶果也开始不断涌现。我们发现,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环境突然变的如此恶劣: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各样有害的气体;工业的残渣、废水不断流向我们原本清澈的饮用水源;城市中除了钢筋水泥堆砌的摩天大楼和公路外,很难见到一点点绿色,除了车水马龙的喧嚣和吵闹外,我们已经很难听到欢乐的鸟语嗅到诱人的花香。城市如同一只牢笼,把人们深深的困在中间,各种“城市病”也随之而起威胁人类的健康。这些都促使我们认识到: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模式,走一条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道。而建设园林城市就是城市职能转变,从而达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措施。

  有那么一段时间,城市建设如流水线般此起彼伏的出现,一个城市的广场有了一个假山,临近的几个城市不出半年定会出现了几个假山。城市的建筑也越来越雷同化。没有了自身的风格。在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的今天,文化越来越被人们忽视,似乎只要是有科技含量的就是好的。就是需要我们趋之若鹜的。殊不知文化才是最终衡量经济和科技进步的尺度。只有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了,才能保障经济的持续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符才是真正的发展。中国园林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进步,要建设符合现代人审美和生活需要的还有属于自己传统特色的园林。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人们迫切需要很好地利用闲暇时间去放松一下身心,消除疲劳。因此,许多人选择利用假期外出旅游,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从自然的清风流水,鸟语花香,巍巍古迹,甚至历史沉淀中去寻求一份心灵的安谧和宁静。但也有许多市民囿于工作时间或者经济水平的限制,只能处在城市之中,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能够独辟蹊径,将大自然的山水花草搬运到我们的城市中来,以满足人们对绿色、对自然环境的迫切需求。

  园林绿化就是要建成绿化总量适量、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评价一个城市绿地建设状况主要看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三项基本指标。其中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被公认为评价一个城市环境最直接的综合指标。因此,要形成高质量的城市绿地系统,必须要加大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城市防护林地的建设力度,并达到一定的规模。

  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是城市绿地系统生态的基础和实现绿化多样化景观的前提,也是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单位附属绿地中绿化要充分体现多样化。

  要多品种。目前,许多城市在城市园林绿化的时候只注重种植香樟、玉兰、梧桐等树种,季相景观单调,因此没有体现出一个城市植物的多样性。这种情况要改变,只有坚持做到多结构、多品种、多层次的植物结构,构建以常绿或落叶阔叶树种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多品种绿地,才能最大限度地产生景观效益。

  要四季有色彩。乔灌木有它的自然生命力,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组成了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在坚持以绿为主、以树为主的同时,要提倡种树与种草、种花相结合,做到万绿丛中一点红。在城市要有绿园、花园,还要有花街,建设四季时令风景,使生态效益与观赏功能和谐统一于一体,充分体现园林绿化的艺术美。

  发展立体绿化是增加城市绿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立体绿化有占地少、见效快、绿化率高的优点。因此,绿化要从高到低,从上到下,实行垂直绿化、立体绿化。比如从山坡绿化到屋顶绿化;从墙体绿化到边坡绿化。凡是能披绿的地方、空间都要充分利用起来。

  此外,在城市园林化建设中,我们还要做到节约化、生态化等。在重要场合多次阐述,我们今后应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所以,我们在建设园林城市的时候,更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保护当地植被为主,切不可不顾实际,盲目照搬其他城市建设模式。

  总之,园林绿化是实现环境更加优美的重要抓手,是人民群众拥有良好人居环境的重要工程。作为园林建设者,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园林绿化的重大意义,以生态环保、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建设好和谐宜人的城市园林工作。

  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城市绿化园林与园林城市的内涵相同,主要是以生态学和环境学原理为指导,以环境效益为主要目的,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紧跟城市发展的需要,顺应城市居民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艺术的手法构成具有生态、景观、休闲等综合功能的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它的总目标是实现城市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并且,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城中有乡,郊区有镇,城镇有森林,林中有城镇,总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渗透,共同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不断恶化,空气质量下降,水、土壤等受到严重的污染,动植物的种类不断减少,水土流失加重,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工作质量,并让我们意识到必须通过绿化工程来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城市绿化园林工程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时间远超过休闲时间,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尽管收入在不断增加,但是人们的幸福满意度在不断下降。并且,我国已逐步迈入老龄社会,老人希望园林在布局、辐射范围、休闲娱乐等方面满足自身的养老需求。城市绿化园林工程是政府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举措,可以满足人们对自然的亲近,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绿化园林工程作为一个城市形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发挥着重要的美化和生态功能,比如,生态服务功能主要有维持碳氧平衡、杀菌抑菌、合成有机物、保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与维持土壤肥力、净化环境等;美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优化城市景观、体现城市独有的历史和现代文化等。

  ①生态设计。又称绿色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主要是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把城市园林绿地建设融于环境要素之中,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比如,生物的多样性、生态价值链等,目的是寻求城市发展与环境的统一。②文化设计。城市园林工程是城市文化的一种体现,不同的工程设计体现出来的地域特色不同。文化设计主要是把园林绿地的植物、造型设计等融合城市的文化元素,比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市花、标志性建筑等。③科学艺术设计。城市园林不仅具有持碳氧平衡、杀菌抑菌、净化环境等绿化功能,还具有美化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艺术的追求也体现在了园林绿地的设计上。屋顶花园、绿化壁网、生物墙等绿化形式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城市园林绿地的美学层次。

  植物配置技术是重要的技术之一,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种类的组合、园林意境以及山石、水体、建筑等要素。包括以下方面:首先,不同的植物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不同,所以要在适合的地方种植适合的植物,有2种途径,改植物适合地方和改土壤适合植物;其次,要根据园林的性质和功能选择不同的植物,园林的性质和功能直接表现为园林的主题,比如,曲院风荷公园以荷花为主题,所以曲院中的植物多以荷花为主,并且形式多样;再者,要考虑到植物高低搭配,色彩协调搭配,比如,要丰富园林的色彩,就可以种植多色彩的植物(灰绿北非雪松、黄叶红枥、紫叶榛等)。

  植物造景就是通过植物种类的组合,与其它园林要素的搭配,通过设计师的艺术创作,充分发挥植物的色彩、线条、形体等物理特性,形成特定的、有一定含义的、“优于自然”的景观,引发观赏者美的联想和感受。比如,最简单地利用树枝的柔性,人为地“引导”树枝生长,就会塑造成门、伞的形状等;与其它园林要素(山石、水体)的配合,形成不同的场景和意境。但是一定要遵循植物造景的原则——因地制宜、具有人性化。

  园林植物群落是根据自然生物的多样性,模拟自然形成的适合于本地的小范围内的植物群落,形成植物群落的好处在于空间生态功能大、稳定性好、维护成本低。植物群落构建技术要掌握植物的观赏特性、生理生态习性、植物合理配置等。应科学合理利用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多层的垂直配置方式,提高绿地以及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充分考虑光合作用和种间生态协调,通过植物筛选、混交类型、混交比例及配置方式等技术,将喜阳与喜阴、深根与浅根、落叶与常绿、针叶与阔叶植物的混合,形成稳定、多层系、混合、错落有致的生态植物群落。

  随着我国城市中园林绿地建设的面积增加以及相关领导的重视,对园林绿地的培育管理越显重要。培育管理技术是园林绿化工程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培育管理的目的是要保证植物的健康成长。培育管理的工作主要有改良土壤、松土换土、施肥、排水浇水;整形修剪、清除杂草;施肥灌溉、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尤其是对历史悠久的古老植物、价值昂贵的稀有植物以及濒临灭绝的植物,更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备案。

  ①提高培育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现存在的问题是园林培育管理人员队伍素质较差。管理队伍中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组成成员多为退休人员等年龄较大的人,他们对于如何防治病虫害、美化地修剪枝叶、修剪数形等的技术不到位,部分管理人员存在责任心不强的问题。所以,要通过引入专业的技术人才,对现有培育管理员实行技术培训等途径提高培育管理人员的专业道德素质。②保证绿化园林工程完成的质量。保证绿化园林工程完成的质量,首先要按照设计规划图纸进行,设计是园林绿化工程的灵魂,所以坚决不能歪曲原本设计的意图;其次,在建设过程中,严格依据技术标准,使每个分项、分部工程都符合质量检验标准且符合国家建设工程规范;再者,在园林绿地建设过程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即负责人和工人都要意识到保证质量的重要性,都要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来,保证园林绿化工程高质量完工,建造政府和人们满意的园林。③加大园林机械现代化的投入。重视绿化园林工程要加大对园林投入,特别是园林机械现代化的投入。随着园林绿地面积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如果还只是依靠管理人员人工修剪、浇灌,就会降低管理效率和效果。比如,过高的树木上的树枝修剪不了等问题。但是在国外,机械现代化的运用程度就很高。英国现在使用的EXENCO160TD型树枝粉碎机,可以修剪高达10m以上的树木,每剪下6到8车的树枝,可进行现场处理,立即切割成一车木屑,这样不会影响交通和市容,并且,切碎的木屑可以用来造纸,制纤维板或用于改良土壤等。

  城市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园林绿化工程来逐渐改变城市环境。规划设计技术、植物配置技术、植物造景技术等园林绿化工程技术影响着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所以,在工程建设中,建设者要严格按照标准,运用多种园林绿化工程技术,并注意保证工程完成的质量,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大机械现代化的投入,促进我国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

  1 王雁.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理念探索的回顾与发展趋势[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3)

  1.1 绿化是创造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措施园林绿地已成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园林绿地不但贴近人们生活的空间, 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好去处, 满足了当代城市居民返朴归真、向往大自然的愿望, 而且可以满足人们游憩、锻炼、娱乐、社交活动的需求。在绿色的环境中生活, 可以使人们产生安宁、祥和的感觉, 促进身心健康。

  1) 绿化可以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等。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是重要的外环境因素之一。植物不但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放出氧, 其自身构成的绿色空间还对烟尘和粉尘具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的作用。绿化还可以净化土壤, 植

  2) 绿化对人的心理影响。绿地可以激发人们的生理活力, 使人们感觉平静。绿色使人感到舒适, 能调节人的神经系统, 减轻或消除眼疲劳。

  4) 绿化的人文景观功能。园林绿化的总体目标是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 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丰富文化、艺术内涵的学科和建设行业, 在营造生态环境的同时, 也致力于建立文化历史、艺术间相互融洽与和谐的氛围, 丰富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内涵, 充分继承和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 以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 提高全社会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水平。

  总结城市古典园林的风格和形式,不外乎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效法自然的布局;二是诗情画意的构思;三是园中有园的手法;四是建筑为主的组景;五是因地制宜的处理。但不管哪一种风格和形式,它们都打上了产生其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烙印,建筑比例过大等与现今条件相违背的弊端。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 绿地预留地面积比例低;道路绿化带局部无法贯通, 便道绿化用地较少;大面积、大手笔、高品质、高标准的绿化景观投入较小。

  中心区和旧城区是城市的心脏, 商贸、文教、生活、娱乐服务集中于此, 可谓寸土寸金, 导致绿化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中心区和旧城区的现有绿地及设施已不能满足游人日益增长的需求量, 街头绿地少且分布不均, 不能真正为居民提供便利;简单的“见缝插绿”不能使城区绿化形成整体景观效果。

  火热的房地产开发与极小的绿地率形成鲜明的对比。很多居住区和工业区混杂, 没有卫生隔离带, 环境质量差。铁路、公路、水源地保护林带宽度不够, 没有形成防风固沙的混交林。

  由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内容广,综合性强,起步又较晚,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知识体系、实践取向等方面有待发展,需要进行结构性的重大转变。因此,在目前创建园林城市的气氛蒸蒸日上的形势下,对口的专业人士就显得捉襟见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寥寥无几。为了弥补空缺,外行大量涌入,学科专业水平提高就缓慢。

  规划作为建设管理的龙头和先导,首要的是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在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中,要突破过去城市建成区的概念,从系统的角度整体规划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以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分区规划为指导,合理整合规划区内的城市建设用地、农田耕地、林地、牧草地、水域等多用途的土地空间。针对规划对象的扩大化和多元化趋势,首先,应做好总规层面的分层规划编制,合理确定市域、大都市圈及中心城区三个层面的规划重点和内容,以架构良好的

  自然生态网络结构,配合城市总体规划管理;其次,应以绿地系统规划为指导,加强和完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详细规划3 个层面的规划编制,将绿地系统规划逐层落实到城市建设管理的各个层面,以保证规划的真正实施,特别是

  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的逐层实施过程中,绿化规划的重点是进行绿化用地的空间布局。因此,规划编制中划定绿线和灰绿线,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城区,严格划定绿线以确保中心城区一定的绿化用地比例,这是改善高密度下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其中,绿线是规划控制城市绿地,它严格控制绿化用地性质;而灰绿线则是根据河北省建设用地少的特殊建设情况而提出的实验性管理办法,它补充完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在不改变城市用地性质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绿地率,建立完整的城市生态廊道、景观廊道和绿色交通廊道网络,同时达到增加城市绿地总量、改善城市微气候、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目的,促进绿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发挥。

  城市绿化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而是保护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环境的重要对策。很多地方急功近利, 盲目追风、互相攀比, 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 急于搞城市建设却忽视了绿地建设, 并没有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城市建设不能局限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应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统一和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为园林绿地留一定的空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在城市规划区周围建设绿化隔离林带, 其用地涉及的耕地, 可以视作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 而不作为耕地减少进行考核。为加快城郊绿化, 应鼓励和支持农民调整农业结构, 也可采取地方政府补助的办法建设苗圃、公园、运动绿地、经济林和生态林等。

  3.3.1大力挖掘城市中心区绿化用地潜力, 充实旧城区绿量, 提高绿化质量。结合中心区危房、旧房的拆迁改造和中心区产业结构调整, 置换绿化用地, 增加绿

  3.3.2加强道路绿化建设,新建、扩建道路必须留有绿化用地,使城市形成绿荫长廊。

  3.3.3 通过拆墙透绿、墙面绿化、栏杆绿化、树干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等多种手段来增加城区绿量。

  3.3.4保护和修复城区名胜古迹, 配以绿地, 促进旅游, 以展示文化特色。

  3.3.5因为中心区土地极为宝贵, 因此绿化上应高标准建成园林精品, 从质量上提高绿化水平, 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化综合效益。

  人是城市的主体, 可持续发展就是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有序的空间。因此, 应根据人的需要设置绿地系统,按照一定的服务半径均匀、合理地布局绿地。建设可进入的绿地, 保证绿色空间的开放性, 以给人们的休闲、游憩、娱乐、活动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在《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细化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保护绿地树木的法律法规, 从法律上确立城市园林绿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使城市园林绿化真正成为国土绿化的组成部分, 受国家法律保障, 成为政府的职责和公民的义务

  推进城市绿化科研工作,重点是加强以植物为主的生物多样性的资源调查,建立信息化数据库系统,合理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适当选择移地保护对象,并加强对乡土植物的研究和园林引种培育工作,促进城市绿化建设中合理引入

  园林设计中,无论其主题如何,风格如何,植物都是园林规划中的主要角色。根据不同的植物习性和特色,和周围的环境进行搭配种植,创设一定的园林景色,这就是园林种植设计。

  城市园林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生态意识应该是这个系统工程的中心。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必须首先确立生态的主体地位,其次才是文化和经济。因为生态本身不仅具有效益,如制氧、吸尘、降温、防噪音等,而且它又具有一种生态美。园林绿化要强调回归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强调动物、植物的和谐共存。让乔、灌、花、草的形体自然结合,达到生态优化效果。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与厂矿和居民区建筑设计要逐步进行,特别是现在各开发商都在争建绿色生态住宅,其绿化系统的设计要统一进行,不得各行其是。

  在前几年,很长时间在流行大草坪种植方式,全国开始大面积兴建大草坪园林,这种模式不好管理,大大增加了后期的资金投入,而且其生态和社会效果也并不理想。之后,又开始流行乔木+灌木+绿地种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又太过重视生态效益,而忽视了人们的视觉感受。总而言之,这两种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在园林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影响,因地制宜,在考虑绿化性质、绿化面积和绿化效果等条件的基础上,对园林种植进行设计。

  在现实中,有一部分园林设计喜欢选用高贵树种,对于那些比较常见的、普通的树种如杨、柳、榆、槐等重视不够。其实,在中国的北方,这些树种更加适合当地的气候,生长态势比较好,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生态效益。而且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改善当地环境,为其它树种的生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园林设计者想要设计出真正受欢迎的景观,就要从使用者的角度进行考虑,分析他们的心理、社会习俗、等因素,这样设计出来的园林才能受到使用者的欢迎。

  园林景观是文化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今天的园林设计应在对古代园林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和现代文明相结合,创造出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但是又具有时代气息的园林景观。

  在进行园林规划时,要从长远考虑园林景观的综合效益,规划好平面和立体的关系,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实现园林空间上的充分展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

  城市规划部门在进行园林规划时,除了招标的形式,选择专业的设计团队和专业的建筑队伍,同时应把准备采用的园林设计方案进行公示,听取公众对方案的意见,使方案更加的符合普通民众的心意。

  一个城市的建设规划,特别是园林建设规划,关系到千千万万市民的生活质量,在进行城市绿化建设规划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以人为本,把公众的利益作为城市绿化规划的根本,从生态效益发展的角度,对园林建设进行长远规划。

  [1]韩增林,刘天宝.城市规划转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J].城市问题,2009.4.

  众所周知,植被有调节当地气候的作用,植被覆盖率高的城市城市早晚温度的差相对于覆盖率低的城市的温度差较小,而园林绿化程度高的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对较高,冬季可以调节城市气温,使当时当地的气温高于城市平均温度水平,而在炎热酷暑的夏季,这些植被会起到乘凉纳阴的作用,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息环境。

  调节城市湿度是城市园林的另一功能,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将植物的水分带到城市大气中,就南北方来说,南方城市的植被覆盖率高,而北方城市相较于南方城市植被覆盖率较低,而城市中的湿度北方便不如南方,当然不排除温度带的因素,在同一温度带的城市来说植被覆盖率高的城市的城市湿度较覆盖率低的城市高。

  在各大城市中噪音污染是大家不容忽略的一点,各大工厂,施工工地的噪音污染更是不绝于耳,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和休息,严重者造成神经衰弱,神经疲劳,导致相应的并发症,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城市园林的绿化便削弱了这一问题,城市园林植被绿化率高,对噪音的削弱是显而易见的。城市的绿化带便相当于城市的隔音带,减少噪音对市民的干扰。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或全球整个生态系统、基因和物种的总称,保持生物多样性也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城市由于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要想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来调节环境的变化,需要有大量的森林植被。在一个稳定区域内,各种群对整个区域的时空、利用资源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总体趋向于相互补充,而不是简单的互相竞争,区域内的系统越复杂也就越稳定。生物的种类成分数量越多,区域内的生态分化和种群间结合的结构就越复杂,自我调节自然生态系统和保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强。因此,由很多植物群落组成的区域,比单一群落组成的区域更能充分地利用环境资源。

  在城市工业化进程中,会产生很多粉尘、煤烟和有毒气体。使城市空气污浊,烟雾弥漫,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绿地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对地球上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在城市环境中,由于人口的增加,氧气消耗大,二氧化碳浓度高,这种平衡更需要绿色植物来维持。许多树木对有毒、有害气体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并且在降低辐射、降温、降尘、消毒等方面有一定作用。城市的绿地像人的肝脏一样,具有解毒作用。大片的树、草能使空气中的一些污染物沉降下来。植物的枝叶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吸附和过滤作用。据研究资料,每年每公顷树林能滞留粉尘34t;很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如1hm2柳杉每月可吸收二氧化硫达60kg。臭椿、夹竹桃、珊瑚、广玉兰、银杏和石榴等对二氧化硫都有很强的抗性和吸收作用。刺槐、女贞、梧桐、大叶黄杨等树木抗氟和吸氟能力都较强,另外木槿、合欢、杨树、紫藤等树木对氯气有很强的抗性,大多数植物都能吸收臭氧、氨气、铅气体等有害气体。资料表明,当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加到50%时,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可以基本得到控制,城市园林绿化是有害气体的净化场。

  防止病害绿地植物还有杀灭细菌的作用。据测定,每公顷刺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kg的杀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和痢疾杆菌。尤其是松树林、柏树林、樟树林灭菌能力很强,很多树木都能发挥杀菌作用。据测定,有树木的城市街道比没有树木的街道,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少85%以上。有数据表明:城市百货大楼内空气中含菌率比公园大4000倍,比林区大10万倍。可见植树造林,城市园林绿化具有杀菌、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作用。

  城市绿化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式植物在城市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是城市的空间有着巨大的变化。树木的高低错落、各式各样的树形、树冠的不同差异等,能够打破城市建筑物的单调造型,让城市面貌变得生动、多彩和活泼,明显地加深城市环境的立体空间感和远近层次感。随着季节的变化,各类植物能够呈现明显的季相色彩差异,如三角枫、五角枫、红瑞木等树木到了秋季树叶或枝干变红。到了冬季,金银忍冬、荚等树木的果穗会布满枝头,形成寒冷中的独特景观。花卉更是有五彩缤纷的色彩。因此,在城市中进行科学的绿化,能够把城市打扮得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样,园林已不是简单地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观赏的场所,同时还可以满足和实现城市居民对生活的需求。园林绿化在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创造出美景的同时,还能给予城市居民健康、舒适的享受。

  目前,城市建设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由以前的唯功能性逐渐向功能与景观、生态相结合过渡。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动脉,道路园林绿化占据了比较重的份量,道路园林绿化不仪可以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形成绿带隔离,形成城市线性的绿色景观,还可以给广大市民创造出一个更适合生活的局部环境,在人本主义的现今社会,这一点尤为突出。因此,道路园林绿化工程的项目管理就显得很重要。

  道路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管理就是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手段使工程的实施在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立功竞赛及进度等投控各方面得到最佳的控制,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只有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达到最终的管理目的。本文就此作一浅析,与同行探讨。

  所谓道路绿化功能栽植,就是通过在公路上栽植不同形式与种类的植物来达到绿化的目的,主要分为:①诱导性栽植:在汽车行驶在公路的过程中,预告公路的线路变化,引导司机视线的栽植方式。②指路性栽植:让司机知道汽车的行驶位置及方向的栽植方式。③遮蔽性栽植:利用植物将公路外观差的地段隐蔽起来栽植方式的。④ 隔离性栽植:在公路上为取向行车和分车道行驶的安全进行的栽植方式。

  市政公路绿化的规划应综合城市特有的自然环境,重视公路的使用现状,合理利用、考虑各地不同的条件,结合所用植物的自然生态规律,将公路绿化建设成市政的人型绿地景观带环绕城市各街道,是市政绿色系统中的重点所在。

  公路绿化除了作为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环境外,在降低噪声、净化空气、减轻公路侧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等方面也起到重要防护作用。

  公路绿化对于改善和保护公路的边坡固着力、阻挡冲击、防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防止路基变形、附上坡面坍塌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公路绿化还能有效缓解长时间行车引起的视觉疲劳、疲倦等现象,有效提升行车安全系数。

  公路的绿化是城市道路绿化的集中体现,直接体现城市公路的形象。国家在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后,与之相关的城市公路绿化都进一步得到发展。因此,道路绿化不仅要减少因道路施工给沿线的自然地形、地貌造成的各种破坏,还要保护和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还要能够提高公路使用的附加效果,更好地发挥公路的各项功能。因此,在园林设计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 以人为本、功能优先原则:② 植物多样、生态环保原则;③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④融合自然、突出美观原则。在园林设计能做到这几个原则,那么城市道路绿地的功能性就能更好的体现出来了。

  道路绿化园林施工步骤一般包括了铺装场地、改造地形、构筑工程设施、绿化栽植等多项。城市道路的功能决定了在城市道路景观施工设计中,必须将道路的安全行驶作用作为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施工设计中首先要保证驾驶员的行车视线要求。① 在弯道的外侧,树木要沿边缘整齐并连续种植,以作预告道路的线形变化,并诱导驾驶员的行车视线;②在道路的交叉口位置,视距的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的内侧,种植的树木不能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保证行车的安全视距:③行车净空要求。根据道路设计的规定,在城市的各种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的范围是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以免遮挡驾驶员的视线。城市道路的绿化因为行驶车辆多、路线长、污染量大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会要求种植的绿化植物应该是耐干旱、病虫害少、抗污水、便于管理的树木;同时不会产生其他环境污染,不影响交通。

  ① 熟悉、审查施工设计图纸的内容,并要了解施工场地的地质构造;②施工场地清理:景观园林的的施工场地清理主要包括去除杂草、建筑垃圾等,以及会影响植物生长的一些杂物,为种植施工创造好的条件。

  我国土地辽阔、地形多变,而且地跨三个温度带,因此会存在着不同的树种,会存在着不同的地域园林景观。城市道路绿地的种植材料和播种材料一般是选择根系较发达、生长快速、且无病虫害、形态及规格符合园林景观设计要求的材料。城市道路绿化中,绿化大树种植是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在不同的省市需要在不同的世间种植,如在浙江省针对大规格的乔木,我们将植树时间最好是确定在3月下旬~4月上中旬。在挖掘裸根苗木时,要首先确保苗木的根系没有受到损伤(根系要保证不低于胸径的10~12倍)。对于常绿树种,在移栽时必须带土球(土球完好,用麻绳捆绑),树杆还要用粗绳捆绑住,避免在搬运或者种植时损伤到树木的表皮。用吊车吊树木时,钢丝绳与土球的接触面最好是放上木块,用来防止土球因受力而松散。在运送树苗的时候,苗木的放置须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同时为防止下部枝干折伤,在运输车上做好支架,支撑树木的枝干。栽植时,栽植深度应略高于原地坪,以防止积水渗进烂根。而裸根树木在栽植时,要求根系必须舒展,便于更好的吸收水分和养分,当填土至坑的一半时,应轻提几下苗木,再填土、夯实。树木栽好后,做好三角支架,支撑固定住树木,支柱与树干相接部位应要垫上蒲包片,以防磨伤树皮。

  草坪是城市道路绿化的底色,直接影响道路景观的整体效果,但是因为草坪适应性比较强,很容易种植和存活,因此,只要做到养护规范化、及时防止和杀害病虫,就可以保持好草坪的整体效果。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