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绿化建设的建议十篇米博体育

发布时间:2023-10-16 11:15:37    浏览:

[返回]

  公路绿化与城市道路绿化不同,因车速相对较快,行车路线长,交通公路绿化从精致的点景,扩展成粗放式的片林,以整体连贯性给人以视觉冲击,达到绿化,彩化公路的效果。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公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搞好公路绿化工作对于国家绿色通道建设战略决策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路绿化主要有两大目的:一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二是改善视觉质量,保障行车安全。公路绿化不仅可以美化路容、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环境条件,而且有利于行车安全,为司乘人员诱导视线、减轻眼睛疲劳,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绿化还可以养护公路,稳固路基,保护路面,延长公路寿命。因此,公路绿化工作是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路的绿化包括立交区(桥梁)绿化、中央分隔带绿化、边坡绿化和防护带绿化,四部分紧密结合形成了道路绿化系统中点、线、面、片有机整体。

  立交区绿化应乔灌结合、草木结合。按视觉诱导、通视要求和景观需要等,可将植树按诱导树、矮树和主树三种类型进行合理布置。海盐秦山大道沿线几座桥梁,已采取立体绿化,在桥梁两侧摆放有机花盆,用金属架固定,在盆内种植灌木。既解决了桥梁上色调单一,绿量不充足的问题,也起到了改善环境条件,诱导司乘人员实现,减轻眼睛疲劳的效果。

  公路中央分隔带有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海盐的路段多采用整体式,闸道出入口两侧等部分路段多采用分离式。整体式分隔带的营造效果比较弱,绿化的主目的在于遮挡迎面来车的大灯眩光。尤其是弯道竖曲线及组合段落的中央分隔带应尽量减弱夜间行车大灯眩光的 影响 。因此,中央分隔带用于防眩的植物必须是浓密、多细枝的品种,其高度应足以胜任其功能。海盐大道与盐湖路交叉口至嘉兴分界处,采用中央分隔带整体式和分离式的种植方式,提升了道路景观效果。特别是在沈荡段至嘉兴分界处,公路中央分隔带内种植的三抬龙柏柱,造型特别,采用分段式种植,整体效果统一,视觉冲击力强,起到了很到的美化与隔离效果。

  边坡是最易水土流失的区域,因此,对存在水土流失的区域或可能绿化的区域,应尽可能绿化。边坡绿化主要目的是防止流水冲刷、风蚀,保护路基,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创造优美的行车环境。海盐秦山大道一期绿化工程项目中,在道路两侧4米宽的边坡范围内,为了更好的达到绿化种植效果,以挡墙形式互坡,并在边坡内种植12公分的香樟,间距7米,在两棵行道树之间加以球灌类点缀,再以地被等植物巩固,防止水土流失,此番种植设计不仅提升了道路整体景观效果,也很好了起到了保护路基,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创造优美行车环境的作用。

  在公路的边沟和封闭设施外侧往往还有防护带,防护带树种经常选用抗风性强的树种和乡土树种,防护带应以乔木、灌木和草地相结合,形成一个连续、密集的林带,从而达到防风、隔音的绿化效果。

  公路绿化一个显着的作用就是改善公路沿线环境。公路绿化能使本来生硬、单调的公路线形变得丰富多彩,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景观,使的岩石边坡披上绿装,使新建公路对周围环境景观的负面影响降低,使公路两侧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与环境景观有机结合、协调,使公路构造物巧妙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之中,给公路的使用者提供优美宜人、舒适和谐的行车环境,同时防止公路范围内的水土流失。

  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提高道路行车安全性。公路绿化在改善公路沿线环境的同时还提高了公路的交通安全性,大大降低行车肇事的发生频率,减轻了事故的危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视线诱导功能。公路绿化是司机和游客视野范围内的主要视觉对象,规整亮丽的树木花草,不仅可以给人以优美、舒适的享受,而且可以提示公路路线线形的变化,使行驶于公路上的车辆能更安全。

  2.防眩光功能。在夜间,对向行驶的车辆之间会因车前灯光造成眩目,给交通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但是在高等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内栽植一定高度和冠幅的花、灌木,能够有效地起到防眩遮光的作用,保障行车安全。

  3.缓冲功能。 公路两侧栽植较密的乔、灌木, 可以缓和驶离车道汽车的冲击, 将事故限制在较小规模, 可以减轻事故的危害, 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4.遮蔽功能。用于遮蔽不利于行车的不协调的构造物,从而改善公路景观,提高行车安全。遮蔽的对象一般公路外刺眼的建筑物、广告、构造物等

  公路绿化比城市园林、街道绿化气魄要大,比荒山造林或农田网要求标准高、技术性强。公路绿化的特点和风格应该是:交融自然、简洁明快、气势壮观、舒适优美、方便交通。公路绿化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原则。即环境保护实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绿化经费预先落实的原则。绿化经费除包括边坡、中央隔离带、沿线附属设施等处的绿化费用外, 还包含为补偿因道路建设所占原有地面的绿化费用,如征迁绿化范围费用,如弃土绿化费用,如弃土场植被的恢复与防护措施的费用。

  3.因地制宜的原则。应根据其功能及植物各自不同优势来设计护坡道及土质边坡,宜栽植多年生耐旱、耐瘠薄的草本植物与适应性强的低矮灌木相结合;挖方路堑段的石质边坡选用阳性、抗性强的攀缘植物垂直绿化以增加美观;边沟外侧绿地的绿化以生态防护为主兼顾美化,可栽浅根性的花灌木等。

  4.测定土壤理化性能的原则。在植树前对土壤理化性能如酸碱性、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硬度等进行详细测定以改良土壤,即对生土需增施有机肥、掺砂掺粘;对死土采用“客土”的 方法 解决;对石灰含量较少的,可大水浇灌,也可增施有机肥或采用偏酸性的肥料等。

  公路绿化的日常养护主要是及时检查、灌水、除草、松土、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和补植等。

  1.干旱季节,应及时进行人工灌溉,灌水量应随树苗的大小和土壤气候情况确定。

  2.锄草和松土应结合进行,在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春和夏季,松土深度5~6 cm,应除掉杂草根系,注意不能损伤树木根系;风沙较大的地区,可不松土。

  3.对土壤瘠薄、生长不良的树木,尤其是果树和经济苗,应与以施肥,促进其生长。

  4.各种树木如栽后枯死,要及时补值。补植的树苗,应与原来应植的树苗的种类相同;苗木规格,须大于原植树木规格,并合乎植树技术要求;对于已经基本成材的行道树,除株行距较大、补植后不 影响 生长外,一般不可补植。

  公路树木过密或衰老时,应进行采伐,防止老树倒伏损伤行人、车辆,影响 交通 ,此时需要对高路华树木进行有计划的采伐。

  米博体育

  1.抚育采伐:风景林防护林封闭度在0.9以上时,应进行透光抚育。伐出生长过密、生长不良树木,其原则是密间留匀、伐劣留优、伐小留大和伐密留稀,以促进树木生长。

  2.更新树木采伐:公路改建或加宽时,要先经审批在采伐;工程完毕后要及时更新。成段的衰老树木的更新采伐,要按照批准的计划办理,未经批准,不得采伐。

  2012年7月16日至1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在南宁市就加快首府建设发展进行调研时强调,南宁市要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科技进步、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中国绿城和中国水城双城同壁,秀美邕江与历史名城交相辉映,民族风情与国际文化共放异彩的高水平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①摘自2012年7月18日《广西日报》)。进一步丰富“中国绿城”的内涵,需要我们更新理念,力争使城市做到见缝插绿,大力发展城市空间立体绿化,不断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笔者建议如下:

  (一)建议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城市水系、公园绿地和城市道路系统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如南宁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专项规划、南宁市慢行交通系统专项规划等,建设以步行或自行车骑行出行人群为服务主体的,以空间环境、配建服务设施相配套组成的安全、便捷、舒适和通达的绿色慢行系统交通,为行人及非机动车出行创造安全、便捷、舒适、通达的绿色道路网络系统和环境。

  (二)为进一步实现对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涵养林以及城市周边区域大型生态屏障的保护,避免由于短期利益而破坏城市生态环境和带来整体生态安全隐患,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开展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涵养林等区域及周边用地的保护及控制规划。

  城市绿化应坚持生态和景观效益并重,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充分利用各种生态因子,建立和谐有序、稳定性好的植物群落。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常绿树和落叶树都因地制宜的按一定比例配置,形成植物种群间相互协调、各种生态特征相互补充、外观优美、种类丰富、季相可变的植物群落,使植物在观赏性、生态性及经济性上有机结合。

  (一)深入开展城市生态绿化体系的建设。城市中心和周边的绿化以立体绿化和园林小景为“点”,纵横交错的道路绿化和城市绿化隔离带为“线”,公园和其他公共绿地的绿化为“面”,点、线、面结合构筑完整的城市生态绿化体系。在体系中,“点”的绿化见缝插针,“线”的绿化延锦不断,而“面”的绿化除各类公园外,最突出的是在城市中和周边地区的所有空地全部建设成片林。

  (二)城市绿化工程尽量保留原有地貌,减少土方工程,地形高低错落有致,和谐自然。排水工程则利用地形多采用明渠,不仅造价低廉而且管理方便。植物以多年生品种为主,不修剪整形,减少更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注意对大树的保护和管理,树木一旦栽植,原则上应避免移动和破坏,包括私宅内的大树都可纳入城市管理保护体系,杜绝年年植树、年年移树、年年不见树长大的现象。建议相关部门在进行道路改造时,应尽可能保留现状道路已形成的绿荫特色,如园湖路、民乐路、共和路、新民路等现有的绿荫效果,在对现状道路进行改、扩建时,尽量严格尊重现状地形、地貌及已形成的宝贵绿化资源,切实保护已形成的“绿”。

  (三)突出抓好重点区域和主要节点绿化。对城市进出口路段,采取乔灌结合方式,将其建成高档次的精品绿化大道、迎宾大道;对市区内部的道路,要充分考虑丰富城市景观、遮阴和隔离污染物等生态功能,在条件允许的路段建议由多行树组成的林阴大道;对繁华商业街,建议采取空中吊兰、花草等立体绿化方式。在绿化层次上,采取立体式、多层次绿化。

  道路绿地:突出绿化的功能性。用乔木和树木形成多层次高密度的绿化进行隔音吸尘;在人流活动场所,多以乔木遮荫。

  街头绿地:讲究绿化的观赏性。多样化开发南宁的绿化种类,精心进行色彩、花期、荣枯、疏密和空间层动上的搭配,以绿化衬景、绿化造景、绿化点景。

  在绿色交通方面。南宁市应重点进行公共交通建设,建成以轻轨交通为骨架,公共汽车为辅助,个体交通工具为补充,各种交通方式协调、换乘的绿色、节能公共交通系统。

  在绿色能源方面。南宁市应加强推广和引导建设单位利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在市域范围内积极开发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二)制订城市公共空间绿地建设、奖励办法。建议南宁市尽快出台相关城市空间和建筑立体绿化的措施和规定,以利于指导社会单位和市民对一些建筑物的屋顶、阳台、露台,桥体等实施立体绿化,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发展阳台绿化、空中花园和屋顶花园,如给在高楼建造花园的发展商颁发“城市花园奖”。放宽对阳台空间的限制,使屋主可以创造“空中花园”。进一步推广“拆墙透绿”、“拆墙建绿”的方式,同一区域内,乔、灌、草、藤遍布,错落有致。

  绿化阳台、绿化露台、空中花园:最大限度地增加绿色效果,弱化钢筋混凝土僵硬的线条。

  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绿化模式,推进南宁市城市美化、亮化、彩化,进一步丰富“中国绿城”内涵,“中国水城、中国绿城”交相辉映,构建“绿羽蓝脉”绿地网络和绿地系统,将南宁市建设成为生态环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高度和谐,最宜居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1].许浩.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Z].2011.

  村庄绿化是溧水县生态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该县自2007年开始实施村庄绿化建设,实施3年来,全县共绿化村庄230个,累计新植树150多万株。建设力度逐年加大,2007年绿化村庄30个,新植树20多万株;2008年绿化村庄44个,新植树30多万株;2009年绿化村庄156个,新植树超过100万株。建设后的自然村道路和水体宜林地绿化率均达到95%以上,绿化覆盖率均超过30%,基本每个村庄都能形成1~2个绿化亮点,并建设成一大批绿化优秀村。

  村庄绿化的建设有效改善了该县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广大村民的生活质量,带动了农业旅游“农家乐”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1]。现对溧水县村庄绿化建设举措及发展建议作一论述。

  在村庄建设全过程中,溧水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方针,遵循以民为本的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注重绿化建设质量的提高,注重工程建设与富民强村、改善民生的协调,真正将村庄绿化建设做成一项惠民工程。

  一是在建设村庄选择上严格把关。在每年的村庄绿化建设前期,县镇两级林业主管部门都会严格按照《绿化新村建设标准》要求,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安排人员对全县各自然村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遴选出基础条件较好、绿化空间较多、绿化积极性高的自然村作为村庄绿化建设对象。二是精心编制村庄绿化建设规划设计书。针对每个建设自然村制定一套具有各自特色、可操作性强的设计书。在树种选择上合理把握树种的适应性,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绿化树种,做到适地适树,确保新栽树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注重乔灌花合理搭配,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在绿量把握上做到绿树成荫、见缝插绿,确保每个自然村新栽苗木不少于5 000株,建成后绿化覆盖率超过30%。同时,每个自然村集中精力建成1~2个亮点工程,如高标准的公共绿地、水体绿化等。

  积极争取将村庄绿化建设列为省“绿色江苏”和市“绿色南京”工程项目,享受每个村5~8万元的省、市级项目资金补助。同时,县财政拿出部分资金用于配套补助,有效解决了村庄绿化这一民生工程的经费问题。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绿化设计和苗木栽植、补植,同时提留部分作为长期管护费用。

  一是在每年村庄绿化建设过程中,县政府以及农林局都组织召开2~3次专题现场推进会,组织各镇分管镇长和农服中心主任参观村庄绿化先进村、交流工作经验,为各镇的村庄绿化工作提供借鉴指导,促进其建设水平提高。二是由县政府及农林局分管领导组成县级督查小组,不定期对各镇进行巡回检查督促,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建设单位整改提高。三是建立以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生态溧水”建设工作督查责任制,每镇由农林局确定1名县级林业技术人员作为该镇村庄绿化建设的技术督查人员,除负责该镇村庄绿化的质量进度督查外,还负责相关技术指导。多项督查指导措施的实施,有效保障了村庄绿化建设质量的提高,确保规划设计书的设计内容落实到位。

  村庄绿化在农民居住区内实施,尽管是为群众办实事,但同时也存在绿化植树与群众生产生活争土地的矛盾。为了化解这一矛盾,保证村庄绿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本着以民为本的原则,采取一些措施:一是组织镇村干部做有关村民的思想工作,向其宣传村庄绿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提高其对村庄绿化建设的认可度,自觉配合村庄绿化建设;二是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充分征求相关农户的意见,在不违背总体原则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其对树种要求,需果则果、需花则花;三是树木由镇村组织专业队统一栽植,栽植后的树木在谁房前屋后或农田里的就归谁所有,从而提高了农户参与建设与树木管护的积极性,保证了树木的保存率。

  同时,为保护绿化成果,针对农村当前实际情况采取了有别于城镇绿化的原则开展绿化。一是控制草坪的用量。许多人提议村庄绿化建设应大力实施草坪绿化,以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一直控制草坪的用量,其主要原因是:草坪管护成本大,每年都需要进行多次除杂、修剪等管护工作。多数村庄绿化后的管护相对比较粗放,定期对草坪进行精心管护还不太现实,一旦管护不到位就会造成杂草丛生,加之牲畜破坏,会严重影响绿化景观效果,弄巧成拙。因此,确立植树

  造林这一建设重点,将有限的绿化经费集中投入到提高树苗绿量上。二是选择低矮花灌木作为农田区域主干道绿化树种。因农村水泥路两侧绿化空间较窄,紧邻农田,为了降低绿化树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减少农民因此而对树木的破坏,对于农田区域主干道绿化树种,基本选择紫薇、蜀桧等低矮、树冠较小的花灌木,尽量减少香樟等高大乔木的使用,确保绿化苗木与农作物的和谐共生、绿化建设与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三是兼顾全面治理。在村庄绿化建设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在增加绿化总量、提高林木覆盖率的同时,还兼顾进行了村庄垃圾清理、杂草清除、河塘清淤等辅助工作,促进了村容村貌的全面改善,促进了村庄绿化建设与村庄卫生整治的协调全面发展,以村庄绿化建设为切入点,促进村镇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

  在村庄绿化建设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受绿化经费和群众认知程度的影响,绿化苗木以香樟、女贞等常规中低档树种为主,榉树、含笑等景观效果好的高档树种以及具有经济和观赏双重功能的果树使用的较少;绿化树木的长效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绿化成果遭破坏现象时有发生;绿化空间大的自然村逐年减少,为今后几年村庄绿化建设造成空间难题。

  一是遴选出榉树、青桐、乌桕等景观效果好、价格适中的乡土树种以及石榴、枇杷、甜柿等景观果树作为今后村庄绿化建设的重点推广树种[2,3],适当引进乐昌含笑、黄山栾树等优良树种进行点缀,减少香樟、女贞等用量,积极向群众宣传各树种优缺点,进一步改变其认知观念。二是进一步完善管护责任制,村庄绿化建成后须由专人管护3年,管护费用从省市补助经费中列支,对于毁绿案件由林业主管部门严肃查处,对于需要较大量涉及绿化树木的水利、土建工程,应由县林业主管部门审批[4]。三是对于村内无较大绿化空间的自然村,以建设围村林为主,营造出“村在林中”的景观效果。

  [1] 冯涛.新时期延安新农村建设中的四维和谐构建[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18-20.

  村庄绿化是溧水县生态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该县自2007年开始实施村庄绿化建设,实施3年来,全县共绿化村庄230个,累计新植树150多万株。建设力度逐年加大,2007年绿化村庄30个,新植树20多万株;2008年绿化村庄44个,新植树30多万株;2009年绿化村庄156个,新植树超过100万株。建设后的自然村道路和水体宜林地绿化率均达到95%以上,绿化覆盖率均超过30%,基本每个村庄都能形成1~2个绿化亮点,并建设成一大批绿化优秀村。

  村庄绿化的建设有效改善了该县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广大村民的生活质量,带动了农业旅游“农家乐”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1]。现对溧水县村庄绿化建设举措及发展建议作一论述。

  在村庄建设全过程中,溧水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方针,遵循以民为本的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注重绿化建设质量的提高,注重工程建设与富民强村、改善民生的协调,真正将村庄绿化建设做成一项惠民工程。

  一是在建设村庄选择上严格把关。在每年的村庄绿化建设前期,县镇两级林业主管部门都会严格按照《绿化新村建设标准》要求,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安排人员对全县各自然村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遴选出基础条件较好、绿化空间较多、绿化积极性高的自然村作为村庄绿化建设对象。二是精心编制村庄绿化建设规划设计书。针对每个建设自然村制定一套具有各自特色、可操作性强的设计书。在树种选择上合理把握树种的适应性,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绿化树种,做到适地适树,确保新栽树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注重乔灌花合理搭配,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在绿量把握上做到绿树成荫、见缝插绿,确保每个自然村新栽苗木不少于5 000株,建成后绿化覆盖率超过30%。同时,每个自然村集中精力建成1~2个亮点工程,如高标准的公共绿地、水体绿化等。

  积极争取将村庄绿化建设列为省“绿色江苏”和市“绿色南京”工程项目,享受每个村5~8万元的省、市级项目资金补助。同时,县财政拿出部分资金用于配套补助,有效解决了村庄绿化这一民生工程的经费问题。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绿化设计和苗木栽植、补植,同时提留部分作为长期管护费用。

  一是在每年村庄绿化建设过程中,县政府以及农林局都组织召开2~3次专题现场推进会,组织各镇分管镇长和农服中心主任参观村庄绿化先进村、交流工作经验,为各镇的村庄绿化工作提供借鉴指导,促进其建设水平提高。二是由县政府及农林局分管领导组成县级督查小组,不定期对各镇进行巡回检查督促,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建设单位整改提高。三是建立以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生态溧水”建设工作督查责任制,每镇由农林局确定1名县级林业技术人员作为该镇村庄绿化建设的技术督查人员,除负责该镇村庄绿化的质量进度督查外,还负责相关技术指导。多项督查指导措施的实施,有效保障了村庄绿化建设质量的提高,确保规划设计书的设计内容落实到位。

  村庄绿化在农民居住区内实施,尽管是为群众办实事,但同时也存在绿化植树与群众生产生活争土地的矛盾。为了化解这一矛盾,保证村庄绿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本着以民为本的原则,采取一些措施:一是组织镇村干部做有关村民的思想工作,向其宣传村庄绿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提高其对村庄绿化建设的认可度,自觉配合村庄绿化建设;二是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充分征求相关农户的意见,在不违背总体原则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其对树种要求,需果则果、需花则花;三是树木由镇村组织专业队统一栽植,栽植后的树木在谁房前屋后或农田里的就归谁所有,从而提高了农户参与建设与树木管护的积极性,保证了树木的保存率。

  同时,为保护绿化成果,针对农村当前实际情况采取了有别于城镇绿化的原则开展绿化。一是控制草坪的用量。许多人提议村庄绿化建设应大力实施草坪绿化,以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一直控制草坪的用量,其主要原因是:草坪管护成本大,每年都需要进行多次除杂、修剪等管护工作。多数村庄绿化后的管护相对比较粗放,定期对草坪进行精心管护还不太现实,一旦管护不到位就会造成杂草丛生,加之牲畜破坏,会严重影响绿化景观效果,弄巧成拙。因此,确立植树造林这一

  建设重点,将有限的绿化经费集中投入到提高树苗绿量上。二是选择低矮花灌木作为农田区域主干道绿化树种。因农村水泥路两侧绿化空间较窄,紧邻农田,为了降低绿化树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减少农民因此而对树木的破坏,对于农田区域主干道绿化树种,基本选择紫薇、蜀桧等低矮、树冠较小的花灌木,尽量减少香樟等高大乔木的使用,确保绿化苗木与农作物的和谐共生、绿化建设与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三是兼顾全面治理。在村庄绿化建设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在增加绿化总量、提高林木覆盖率的同时,还兼顾进行了村庄垃圾清理、杂草清除、河塘清淤等辅助工作,促进了村容村貌的全面改善,促进了村庄绿化建设与村庄卫生整治的协调全面发展,以村庄绿化建设为切入点,促进村镇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

  在村庄绿化建设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受绿化经费和群众认知程度的影响,绿化苗木以香樟、女贞等常规中低档树种为主,榉树、含笑等景观效果好的高档树种以及具有经济和观赏双重功能的果树使用的较少;绿化树木的长效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绿化成果遭破坏现象时有发生;绿化空间大的自然村逐年减少,为今后几年村庄绿化建设造成空间难题。

  9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27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副市长吉林代表市政府所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推进绿化隔离地区建设”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今年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经大会议案审查委员会审查、主席团讨论通过,将丰台、朝阳、海淀部分市人大代表共140人就第一道绿隔地区建设提出的3件议案,合并为一项,交市政府办理。市人大成立议案督办组,主任、吴世雄副主任对议案办理给予多方面指导。市政府成立议案办理工作协调小组,由副市长吉林负责,副秘书长张玉林协调,市发改委具体牵头,市衣委等13个部门和6个区政府共同参与。先后多次召开座谈会,并向81个绿隔实施单位发放了包含151项内容的调查表。在梳理情况、分析问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本议案办理《报告》并经市政府常委会讨论通过。

  《报告》中,对于1994年以来,北京市绿隔地区的政策体系演变进行总结梳理。第一道绿隔地区建设政策经历了7号文试点阶段、12号文全面开展和17号文深化提升三个阶段。

  7号文试点阶段。1994年,市政府印发了7号文件《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首都规划委办公室关于实施市区规划绿化隔离地区绿化请示的通知》及配套政策,主要原则是“以绿引资、引资开发、开发建绿、以绿养绿”,通过房地产开发改造旧村、实现绿化。对于实施绿化改造的乡村土地全部征为国有,转居后的劳动力由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超转人员由原乡村参照建设征地的办法管理。1997年4月中央冻结建设用地征用耕地后,7号文件的执行受到影响。

  12号文全面开展阶段。2000年市政府印发了12号文件《关于加快本市绿化隔离地区建设意见的通知》及配套政策,主要内容是新村建设采取农民合作或引资开发的方式,农民自住房人均40-50平方米,与上市商品房比例为1:0.5,用于新村建设农民宅基地“空转”征为国有;绿化建设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要求采取退耕还林、不征地的方式,政府给予占地补偿。但随环境和条件变化,拆迁成本涨幅过快,新村建设资金难以平衡,农民上楼面临新困难。

  17号文深化提升阶段。2008年市政府印发了1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建设意见的通知》,确立了“远近结合、以近为主、先易后难、积极推进”的原则,将重点工作划分为近期任务和远期任务。近期任务是提高占地补偿,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民切身利益;远期任务是发展产业促进就业,试点探索整建制转居,逐步加强和推进绿隔地区城市化进程。具体包括:保持绿化用地农村集体所有性质不变,提高占地补偿标准,从每年每亩500元提高到1000元,建立个案处理机制,灵活务实解决农民住房问题;集中建设资金,规范投资政策,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多元化补偿的方式,促进产业项目供地,积极引导集体产业发展。

  《报告》说,绿隔地区建设要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市化为目标,以扎实落实和完善17号文政策为导向,稳定地权,分区分片,积极创造条件试点推动隔离地区整建制转居工作,构筑绿隔地区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构筑适合绿隔地区发展的产业体系,促进绿隔地区稳定、快速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占地补偿标准,积极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继续保持绿化用地的农村集体土地性质不变,建立占地补偿增长机制,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自2012年起,绿隔地区占地补偿标准由每年每亩1000元提高到1500元,原则上每2到3年调整一次。

  1有条件推进整建制转居。旧村完成拆除,绿化基本实现,农民全部安置,集体产业项目已建成使用并切实发挥就业引导作用的乡村,有序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可以根据农民意愿稳步推进整建制转居工作。

  2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险资金。市区两级政府根据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情况,统筹采用下下三种方式:乡村集体自行筹措。城市化程度较高的、集体经济实力较强、能够自行筹集整建制转居费用的,鼓励以乡村为主体,自主实施整建制转居。统筹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资源较为充裕的区域,根据土地承载能力,通过土地开发筹集整建制转居费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农民转居意愿强烈、集体经济实力较弱、统筹利用区域土地资源仍难以承担整建制转居费用的乡村,由市、区财政统筹解决。

  3加大管理力度。区政府组织编制整建制转居试点方案,经市政府审批后区政府会同市相关部门组织实施。通过土地开发筹集整建制转居费用的,由征地单位直接将费用列入区县财政账户;市、区统筹解决整建制转居费用的,按比例分别向人力社保和民政部门支付。

  推进交通设施建设,优化绿隔地区公共交通体系。加密骨干路网,改善绿隔地区与重点新城及边缘集团间的交通联系。加快区域微循环道路建设。推进重点村周边配套市政道路和综合管线建设。

  完善资源能源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和用能保障水平。升级改造现有污水处理厂,完成南水北调4项配套工程。提高集中供热水平,“十二五”时期基本实现供热无煤化。

  加快优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向绿隔地区转移和辐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标准、高水平的医疗机构,提高一道绿隔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创新办学形式,建立与职业教育学校的长效合作机制,围绕绿隔地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提高绿隔地区劳动力就业技能。

  完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市公共服务网络全覆盖。健全基础教育服务体系,推动绿隔地区与城区之间合作办学、委托管理及教育资源合理流动。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推进文体达标工程,构建广泛覆盖、均等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体系,完善全民健身设施。提高绿隔地区公共安全水平。构建贴近群众的生活服务网络。加快推进社区服务设施规范化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3实施一批环境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居住环境。大力推进绿隔地区规划绿地建设,确保绿隔规划目标实现。优化绿地结构,

  力争70%的绿地达到公园绿地标准。加快推进郊野公园建设,构筑“整体成环、分段成片”的“链状集群式”结构,形成“一环,六区,百园”的空间格局。

  4实施以批旧村改造工程,完成剩余新村建设任务。继续做好旧村改造和农民安置,全面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1发挥辐射带动,实现特色发展。依托重点功能区,发挥高端要素和高端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构建发展集约、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依托绿色生态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积极发展以文化休闲产业为特色、设施农业为补充的新型产业体系,构建环境友好、引导就业的产业结构。

  2加快产业转型,实现规模发展。确保集体产业项目同步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整合绿隔地区的集体产业,集聚发展后劲,实现乡村集体规模发展。

  3培育产业载体,实现开放发展。按照农民主体、市场参与的原则,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绿隔地区产业项目建设。引导集体资产处置与集体经济改制同步进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引进专业经营管理团队参与资产运营,打造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集体企业。

  4加强服务协调,实现快速发展。将绿隔地区产业项目全部纳入“绿色审批通道”,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推进项目实施。利用好存量土地资源,适度扩大产业用地占比,提升持续发展能力。

  1引导促进就业。按照城市就业服务体系积极促进农转居人员就业。将绿隔地区农村劳动力纳入城镇失业人员管理范围,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多元化就业。

  2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建立社区居委会,实现村居、街乡、人户管理体制的并轨。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支持、鼓励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3实现社会管理服务社区化。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服务站为依托,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推动城市化过程中村委会与居委会的无缝对接,实现对社区居民的全员管理。

  六是加强组织。健全绿隔地区建设发展工作推进机制。提升工作层级,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成立绿隔地区建设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委,由市农委、市发改委牵头。进一步完善绿隔地区建设政策,加快推进绿隔地区建设发展。

  市人大认财经委认为,《报告》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本市绿隔地区发展的主要成果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工作的总体思路清晰,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切实可行。市人大财经委同意这个报告,对市政府议案办理工作给予肯定。

  议案办理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为推进绿隔地区建设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市人大财经委同时认为,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看到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为进一步做好促进绿隔地区建设有关工作,市人大财经委提出如下三条建议:

  一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使农民更好地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坚持保护绿化成果,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要走出一条绿隔地区城市发展的新路。要进一步明晰地权、林权,在未办理征地地区,积极探索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具体形式,建立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依据土地使用权、林木有关权属获取相应收益补偿的具体途径。完善绿化补偿机制,提高绿化补偿标准,建立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预期收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因素挂钩的增长机制,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研究设立绿化补偿专项资金,构建政府、受益企业或组织共同出资的补偿分担机制。要优先完善绿隔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尊重农民主体意愿,区别具体情况逐步推进农民转居。加快推进绿隔地区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统筹推进与优先解决基础设施滞后结合起来。促进绿隔地区公共服务逐步同城区接轨。认真研究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后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社会管理,完善长效机制。

  二保护绿化成果,加快促进适合绿隔地区的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机制,综合考虑绿化建设、绿地养护成本及集体经济组织承受力,科学合理确定绿化补助及绿地养护标准,增强绿隔地区建设发展的内在动力。解决好绿隔地区产业发展问题,使绿隔地区规划兼顾绿地与产业发展需求。让农民有条件发展产业。引导农民根据区域功能定位,抓好地区优势产业发展,最大限度提高产业建设水平,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力量。着力构建绿隔地区发展致富长效机制。搭建劳动力服务平台,走出一条农民通过自我发展促进致富的路子。

  中国对外贸易:您在业内是“绿色展览”理念的最早倡导者之一,而且国家会议中心是我看到的唯一一家在网站上单列一个“绿色会展”栏目的场馆,国家会议中心如何在日常运营的细节上体现绿色理念?

  刘海莹:“绿色展览”必须要有“绿色运营”做支撑,国家会议中心为了实现“绿色运营”的目标,主要通过管理和执行两个层面来实现。

  首先从制度入手,国家会议中心在针对各运营部门“一把手”的评价体系中加入了环保评价这一项,用直观的可量化的方式进行了规范。我们都知道能耗决定着排放,用更多的水,更多的电,必然造成更大的环境压力,所以在国家中心,各种能源的消耗都是细化到具体的每一个部门、分部门甚至是班组,无论你经营业绩和服务质量完成得有多好,只要在年底考核中发现能源消耗超标,这个部门的管理者就是不合格,将给予相应的处罚。用这种近乎严苛的方式,在管理者头脑中牢固树立“绿色运营”的意识。

  另一方面就是对员工加强“绿色运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教会员工什么叫做低碳,如何分类处理垃圾,如何废物再利用,如何使用工具可以节约能耗,如何引导客人使用设施和设备能够减少能源消耗等等,从执行者的层面解决“绿色运营”的技术问题,并且每年都评选“绿色工作标兵”,鼓励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绿色运营”。

  通过这种方式,国家会议中心的“绿色运营”在管理层中解决了“要做”的问题,在员工层中解决了“会做”问题,这样“绿色展览”才能得以实现。

  中国对外贸易:国际会议中心从设计上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在各个环节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有关国际标准,为“绿色奥运”提供了有借鉴意义的建筑范本。您从何时有了建“绿色展馆”的想法?您认为所谓“绿色展馆”的含义是什么?

  刘海莹:从我进入到会议业不久,我就对会议中心在运营的过程中有了很多“绿色”、环保的想法,2008北京奥运的契机,诞生了国家会议中心,可以说现在的国家会议中心实现了我多年对“绿色会议中心”的所有期待。

  在我看来“绿色展馆”的含义至少要包含两点:一是拥有绿色环保的硬件设施;二是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和规定。好的硬件条件,还需要有好的管理,国家会议中心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定,各项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必须符合国家的环保规定,只有确保工作中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达到要求,才能最终实现绿色运营的目标。

  以国家会议中心为例,国家会议中心由英国著名的RMTM公司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在绿化与环境、雨水收集利用、自然通风,供电、照明、中央吸尘、厨余垃圾收集等各个环节采用了绿色环保设计,在绿化环境设计方面,将室内与室外的绿化相融合,垂直与平面绿化相穿插、为会议中心设计了一个绿包大平台,以形成奥运场馆区的“绿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6万平方米的金属屋面部成为雨水回收的绝佳工具,雨水在屋面留存后,通过屋顶的虹吸式排水系统排到建于场馆东、南、西三侧的9个雨水收集池,可收集雨水7000立方米,经过中水回收利用中心处理可用来浇灌绿地。按照正常的降雨量计算,经过回收处理的雨水将能够满足周边绿地浇灌的需求。

  强大的硬件设施,是实现绿色环保的基础。会议中心在自然通风设计上也体现了节能。自然通风是在压差推动下的空气流动。根据压差形成的机理,自然通风可以分为热压作用下的通风和风压作用下的通风。在内外温差较大时,室内外空气存在较大的密度差。密度小的空气向上运动,密度大的空气向下运动,形成自然风,称热压作用的自然通风。当建筑的迎风面受到空气的推动作用形成正压区,推动空气从该侧进入建筑;而建筑的背风面,由于受到空气绕流影响形成负压区,吸引建筑内空气从该侧的出口流出,这样就形成了持续不断的空气流,成为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但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往往很难区分究竟是热压形成的自然通风,还是风压形成的自然通风。总的应用原则就是强化热压或(和)风压,提高自然通风的效果。

  设计时结合室内外条件,对自然通风区域进行经验分析计算或模拟分析计算,确定自然通风的各项设计参数,确定了内街和展览厅为自然通风区域,最后配合室内装修,优化气流路径。经过测算,国家会议中心自然通风使用天数:北京地区气候,按照4、5、9、10月份为过度季,按照40%可使用自然通风天数计算,总使用天数约50天。按照北京地区过渡季用电的平均电价标准每度电0.93元计算,每天通风时间为8小时,内街一年中的过渡季节总耗电量约38万度,电费约35万人民币。

  在实际建设时,一个独具匠心的方案是――在国家会议中心的东人口下面建设三个低于地面7米的下沉花园,共计约1200平方米,这个巨大的室内花园使得局部温度低于正常室温,同时会议中心的南侧建筑的顶部设有三个天窗可通风,由于空气上下具有温差,可形成自然对流,构成一个天然的“空调”,在炎热的夏季,国家会议中心室内部分区域即使不开空调也能让人感到凉爽。严谨、科学、超前的设计和高质量的施工,以及大量采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为建造绿色的国家会议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对外贸易:据说国家会议中心的厨余垃圾收集系统的输送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应用系统之一,其中的散料垃圾输送距离接近世界最长。具体情况怎样?

  刘海莹:国家会议中心和配套的酒店和写字楼建设了一套厨余垃圾收集系统,系统在2个区域的6幢建筑中安装垃圾管道网,其中,配套设施4幢建筑的2条垃圾管道分别从地下不同的区域穿过市政道路进入会议中心地下垃圾机房。

  垃圾管道安装总长度约1.3公里,地下垃圾机房内安装主机2套和密闭的垃圾容器2套,系统覆盖所有厨房、餐厅,食堂和商场等,安装垃圾投放口29个。垃圾机房位于会议中心地下二层(-13.00m),垃圾运输车可以通过坡道进入垃圾机房。

  真空垃圾收集系统优点非常明显,系统采用变频调速节能控制、集中监控等,彻底解决厨余垃圾在投放、清楚、运转过程中腐烂、变质,产生恶臭引起二次污染的问题,有效隔断各类传染性疾病。系统排出的废气经过除尘、吸附、除臭等处理,满足大气排放标准。

  中央吸尘系统是公共设施和住宅必备的清洁合卫生装备之一,在发达国家早已进入普及阶段,现在在我国

  也逐渐开始普及。中央吸尘系统对比普通(手提吸尘器和家用吸尘器)的清洁方式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如:无污染、噪音小、现场无气味、无卫生死角,能有效杜绝粉尘、细菌、微生物造成的交叉污染和侵害、杜绝过敏源。由于主机、集尘和分离装置不在清扫现场,吸尘清扫工作是在无噪音的情况下进行的,且收集的灰尘和污物无需在室内清理、运输,彻底消除了室内的二次污染,使被清理的房间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清洁。而且,该系统将房间的灰尘、废物、碎屑等吸引入中央机房,并进行分离和收集。分离后的尘土、废物等装袋送入垃圾间。废气经过分离、除尘等处理安全排放,满足国家的排放标准。

  国家会议中心选用了集中+分布的配置模式,即在每幢建筑的地下层设置一集中的吸尘机房,无人值守、自动运行。系统采用密闭管道集中输送,自动控制技术和变频调速和节能控制,采用网络技术实现远程集中监控,系统设计服役期15年以上,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型高档建筑群房间的清洁问题。

  中国对外贸易:您能否形象地描绘一下您理想中的场馆运营如何体现您的“绿色展览”理念?要推进“绿色展馆”建设,您计划未来的步骤是什么?

  刘海莹:现在已经进入了低碳经济时代,在前不久结束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世界上的政商界领袖都在积极讨论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全世界都意识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人类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我理想中的绿色展览首先是在物资方面必须使用环保的材料与工具,减少垃圾的产生和污染物的排放。其次在能源及自然资源方面要更多的利用太阳能,风能,循环利用雨水等,减少了对水、电的使用,减轻城市压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展会中要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的理念,号召参与者绿色出行、节约用纸等,将绿色环保的展览理念深入人心,并让大家都参与其中,“绿色展览”的目标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中国对外贸易:据您所了解,会展业发达的国家,比如德国,低碳概念对场馆运营管理体现在哪些方面?如果有,又为你们提供了哪些借鉴?

  我局专门成立政风行风评议领导工作小组,对行风政风评议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和部署。制定工作方案,重点突出,明确了评议对象、范围、内容,使我局的行风评议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提出明确要求:一要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二要端正态度,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整改;三要建章立制,促使政风行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纠、以评促改,形成廉洁、务实、高效的行业作风和部门新形象。

  1、积极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综合运用宣传册、网络、新闻媒体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将我局应公开的政务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公开。做到让人民群众全面及时的了解我局的职责权限、服务内容、办事程序、部门动态及办事结果,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并接受社会监督。

  2、坚持推行阳光政务,重大事项上会集体决策,重要事项要公开透明。向干部职工报告重要工作及重要财务收支等情况,增强职工参与和监督的力度。规范招投标行为,进一步推进公平竞争。建立健全监控流程,防止和严肃查处暗箱操作、串标围标等违法行为,不断提高园林、旅游项目招投标市场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水平。

  3、增强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等突发事件的迅速反应能力,提高对违法损绿毁绿行为的处理效率,规范处罚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塑造园林绿化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言行规范,文明执法;加强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增强法制观念和执法能力;严肃执法纪律,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将执法融入服务之中,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质量,对违反执法纪律的行为,严格追责。

  4、加大对道路绿化和公园广场的管理力度。加强对招标绿地监管,坚持“日巡查、周考核、月总评”的考核制度,印发《绿化简报》将考核结果实行通报制度。区管绿地实行“定人、定岗、定量”,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

  5、建立健全明查暗访问题发现机制。畅通监督渠道,强化监督效果,实行24小时面向社会受理投诉举报,同时加强自我检查,主动自查自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

  1、开展全区主次干道、街头绿地、小街巷等绿化现状调查摸底工作,认真制定全区园林绿化改造提升实施方案。通过听取人民群众投诉建议,现场查勘各类绿地破坏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提升措施。

  2、科学统筹,合理部署,调集力量完成绿化改造施工各项任务。今年,我局承建祥和公园改造、润和园绿地、煤港路绿地、徐运新河沿岸绿化、八里规划馆一号路绿化、三环北路绿化、三环西路绿化、三环路防灾公园绿化及襄王路、复兴路等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等市重点绿化工程九项,按照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责成区园林工程处将全区绿化改造任务进行有效划分,同心协力,齐头并进,保证工程按计划完工。

  3、加强区管道路、游园广场以及街头绿地的精细化养管。一是加强对区管道路行道树管理,对响应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危树、险枝进行清理和修枝;二是强化绿地养护,及时进行打药、锄草、修剪等养护作业;三是游园广场公共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限时整改,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完整优质的设施配套和服务。

   保护生态环境背景下武汉东湖环湖绿道设计 基于休闲游憩理念的东湖绿道网络规划探析 武汉东湖・天下东湖 关于加快武汉新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基于旅游背景下的武汉东湖景观swot分析 武汉东湖景区营销分析 武汉东湖:火炉清凉心 武汉城市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国际人才特区”建设探究 关于城市建设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加强村镇建设工程管理的建议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头企业的培育研究 东湖示范区与武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武汉东湖文化资源的旅游商品化及其发展思路探讨 武汉东湖学院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武汉市东湖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基于线性景观文化廊道的武汉东湖湖岸空间形态整合研究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青少年篮球训练发展的研究和调查 关于加强武汉水域消防力量建设的构想 关于陕西茶企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韩玮.东湖绿道二期新增10余个入口 4个子湖形成环路[N].长江日报,2017-04-01.

  [5]蒋太旭.平均每天15万余人游东湖绿道 元旦近390万人次[N].长江日报,2017-01-04.

  [6]李源.游客逛磨山“步步惊心” 东湖绿道人车争路隐患大[N].湖北日报,2017-01-12.

  [7]郭婷婷.摩拜单车被弃沟边 东湖绿道物业发声明致歉,中国青年网,2017-02-18.

  一、工作开展情况。乡镇林地面积119905亩,全镇森林覆盖率现状为35.1%。近年来,乡镇的森林体系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建成了“一区、三园、四带、多点”的森林体系格局,一区,即乡集镇建成区;三园,即乡蔷薇生态公园、九梓林业示范园、乡中草药产业园;四带,即滁淮高速、合徐高速、张朱路、永吴路绿化带;多点,即20个行政村460个自然庄的村庄绿化以及街头绿地、游园等块状绿地,形成了点、线、面相衔接的综合森林体系,这些绿地建设对提升乡镇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等起到了重要作用。2018年,全镇完成成片新造林2336亩,其中高效经济林1300亩,滁淮高速补植补造220亩,道路绿化提升12.6公里,乡街道新增游园2处,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建成区绿化面积达744.9亩,绿化覆盖率38.2%。建成区绿地面积603.8亩,公园绿地52亩,人均公园绿地7.2平方米。

  1、组织领导到位。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工作,把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目标,把创建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工作作为森林增长工程的重要载体来抓,先后成立了森林增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森林城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乡镇森林增长工程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创建“森林城镇”、建设“生态乡”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三项创建任务,把创建“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建设作为“森林增长工程”的重要工作来抓。明确了保障措施。党委、政府还定期研究解决创建森林城镇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我镇已经成功创建了4个“森林村庄”,分别为九梓、高埂、西孔、南周。下一步还要申报创建8个“森林村庄”,分别是杨桥、北集、耿巷、陈集、山刘、乡、官塘、站岗。目前正在按照规划设计要求,结合各村“一事一议”项目,进行重点打造提升。

  2、资金保障到位。按照规划建设总体要求,2018年我镇先后共计投入3200多万元资金用于“创森”工作(桃园路285万、东大岗路287万、中草药基地540万、集镇建成区540万、道路绿化提升80万、一事一议项目260万、管护费54万、土地流转费240万、自然人投资910万元),保障各项创建工作的展开。主要用在土地流转、绿化工程、基础建设、奖励激励机制、管护等方面。

  (二)规划到位。为建设绿色生态乡,镇政府委托滁州市森源林产资源交易评估咨询有限公司,按照县政府的总体规划要求,对照“森林城镇”的创建要求和各项指标,编制了《定远县乡镇森林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规划考虑到了乡镇的总体发展目标,即建成省会后花园,打造合肥、淮南、蚌埠、滁州、南京等周边城市市民节假日休闲娱乐的乡村旅游基地和皖东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为下一步发展预留了空间和提前做好了规划。规划充分考虑了人文与自然的结合、以及森林的布局、功能和景观,对乡土树种的使用率要求达到70%以上。同时在森林覆盖率(35%)和绿地率(35%)指标上更是严格要求。

  (三)宣传发动到位。为做好创建工作,镇政府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宣传、强调创建森林城镇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安排宣传、林业工作人员组织播放活动开展情况,发放《致广大林农的一封信》,在各中小学开展每天3分钟创森知识讲座,张贴宣传标语等各种形式宣传森林增长工程、森林城镇创建工作的舆论氛围。

  1、坚持“七个结合”造林。把造林绿化与招商引资、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农田整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脱贫攻坚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实行改造提升、扩建新建齐头并进。以长防林为重点,坚持点、线、面整体推进,大力实施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建设,通过创建整治,切实改善了广大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2017年对17.8公里的滁淮高速两侧森林长廊开展创建活动,每侧建成50米宽的林带;2018年对镇政务新区进行绿化亮化,绿化树木41亩、建立公共绿地35亩,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和游园各一处;在耿巷村永吴路西侧建立了“义务植树基地”和“青年林”、“巾帼林”500亩;在乡村通过土地流转,成功引入中草药生产基地项目,栽种1400亩栀子花和花椒;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乡镇街道及永吴路、蒋吴路和东大岗高速连接线公里绿化进行了提升,桃园路4公里两侧20米绿化带完成招标,年底前建设完毕。

  2、坚持“经济、生态”双收益。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经营林业,发展高效经济林。如滁淮高速两侧通过土地流转,将2000多亩土地承包给大户发展绿化苗木,鼓励承包户发展山核桃、水蜜桃、无花果等高效经济林,依托周围的环境,全力打造生态休闲采摘园,积极申请绿色产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实现经济、生态双收益目标。目前已建成葡萄、水蜜桃、春雪白桃、无花果、中草药示范园各一处,油桃、薄克山核桃示范园各三处,石榴、樱桃、猕猴桃等示范园陆续投入建设。东大岗水蜜桃获得农业部绿色产品认证,产品远销合肥、南京、苏州、上海等地,亩均纯收入10000余元。为全镇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3、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把造林绿化工作与村级目标考核相挂钩,由镇综合执法办和林业站牵头负责对各村造林任务落实,林长、副林长和护林员管护工作实效进行考核,对违法、违规破坏生态绿地的行为坚决严厉打击,确保把护林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加强林木管护,镇党委、政府制定了“林长制”各项工作制度,明确了镇、村两级50名林长绿化、副林长。结合扶贫公益性岗位设置,选聘了56名专职护林员,用于全镇各公园、绿地、街道和主次干道绿化管护,制定了护林公约,与各林长、副林长及护林员签订了绿化管护责任书,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一)存在问题:一是滁淮高速部分地段绿化档次不高,没有按照标准栽植到位,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集镇、道路已栽植的部分乔木死亡,需要尽快更换;三是部分“一事一议”绿化项目因批准较迟,刚刚履行招标程序;未能在第一时间栽种下地;四是部分护林员缺乏管护技术,需要加强培训。

  近日,国家林业局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同意2010年上半年在武汉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这意味着我市具备了国家森林城市条件,明年将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实现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目标。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创森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前段创森工作,通报考察评估意见,全面部署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等一会,涂书记、张市长还要作重要指示,提具体要求。根据会议安排,我先就前段全市创森工作情况、落实考察评估意见及全力做好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做个简要汇报。

  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区、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制定方案,强化工作责任,注重宣传发动,扎实有效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剔除水面后,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56%,城市森林建设38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自2008年初全市创森动员会议后,各区、市直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一是全面动员发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各区、各部门及时召开常委会、办公会和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层层动员部署。二是责任目标落实。市目标办将全市创森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目标管理,制定了目标责任状,确保了创森工作责任落实。三是保障措施到位。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加大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办力度,确保了创森目标任务的顺利推进。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加大生态建设资金预算,多次协调解决创森规划、建设资金以及工作经费等问题,全力支持创建活动。

  (二)三镇绿岛景观提升。中心城区按照见逢插针、增加绿量、完善层次、丰富景观的要求,加大公共休闲绿地和小森林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21平方米。一是城镇绿量质量提高。市园林局大力实施“三小”绿地建设,改造提升道路和社区绿化,开展了送万盆鲜花进社区活动。汉阳区充分利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契机,加大拆迁建绿力度。青山区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绿化建设,提高绿化档次和规模。二是立体绿化加快推进。江岸、江汉、硚口、武昌等区大力开展立交桥、屋顶、墙面、阳台等立体绿化,目前完成垂直绿化1万米长,屋顶绿化近3万平方米。三是湿地水网建设加强。市水务局大力实施江河堤防绿化,提升江滩绿化档次,着力构建生态水网,水岸绿化率达85%。市政府已将《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草案)》提请市人大审议,年内有望颁布实施。

  (三)城乡绿化整体推进。远城区以森林生态、林业产业、绿色通道和绿色家园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有力推动了城乡绿化建设。一是生态工程全面完成。结合实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碳汇造林、低产林改造等国家、省重点生态项目,共完成人工造林12.8万亩。蔡甸、洪山等区完成山体复绿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二是绿色家园稳步推进。全面完成2008年度500个建制村村湾绿化任务,植树460多万株。江夏区积极发展花卉苗木产业,重点实施以107国道沿线村湾庭院绿化建设。三是林业产业发展迅猛。全市新建林果茶产业基地5.62万亩,完成低产林改造工程任务3万亩。四是绿色通道进展顺利。已完成绿色通道绿化里程121.1公里,完成主要国省干线公里。

  (四)生态文化丰富繁荣。近年来,围绕“创森为了人民、创森依靠人民、创森成果人民共享”的指导思想,广泛深入开展生态文化活动。一是广泛开展义务植树。全市共开辟了17个义务植树点,近400万人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江岸区组织开展市民“三自”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认建认养树木和绿地。硚口区组织全省500名“1+8”城市圈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种植“城市圈青年友谊林”。二是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武昌区在辖区范围内开展花园家庭、森林单位、生态社区评选等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活动。蔡甸区结合义务植树,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念公园建设。东西湖区联合武汉晚报在四季吉祥景区,举办“读者林”义务植树活动,在湖北经济电视台制作播放题为《打造生态人文社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专题片。三是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全市建立森林或湿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15处,开展了“茶文化节”、“梅花节”、“爱鸟周”等生态科普活动62场,参与活动人数14.3万人次,调动了广大市民参与创森的热情。团市委积极组建“绿色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创森知识竞赛等活动。市气象局启动实施负氧离子监测工作。市科协在市科普馆组织开展生态文化图片展览。市创森办组织开展摄影大赛、征集创森主题歌曲等活动,生态文化不断得到繁荣发展。

  (五)宣传造势氛围浓厚。各区、各部门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营造了全社会参与创森的浓厚氛围。一是宣传组织有力。市委宣传部成立了创森宣传领导小组,专项制定细化宣传方案,组织市属媒体开辟创森专栏,在武汉电视台播放公益广告,制作播放创森专题片等。二是社会宣传到位。市城管局积极协调户外广告宣传,落实市容环境保洁措施。市教育局以生态文化教育为重点,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爱绿植绿护绿宣传活动。市创森办在市交委支持下启动了1.5万台出租车电子显示屏播发创森公益广告。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江汉、武昌、东西湖、江夏、黄陂、新洲等区在重要路段安装了一批大型户外公益广告牌,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三是媒体宣传深入。省、市新闻媒体在总体规划评审、专家考察评估等活动期间,对我市创森工作作了大量深度报道,有效扩大了创森社会影响,提高了创森知晓率和支持率。

  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动员会议要求,认真做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家考评组的评估工作,考评工作进展顺利。

  (一)考察评估情况。6月9日至12日,国家林业局派出综合考察组对我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论坛的综合条件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评估。考察组一行先后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实地抽查了我市湖泊湿地及其沿岸绿化、河流水岸整治与绿化、透绿建绿、森林公园建设、通道绿化,以及城市街道、居民小区、郊区农村的绿化情况,查阅了相关文件、图片、数据资料,对市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考察组各位专家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市大手笔建设森林生态工程,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武汉市成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一个样板。考察期间,考察沿线的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汉、武昌、汉阳、东西湖区以及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文化局、市旅游局、市卫生局、市接待办等单位为顺利完成考察评估工作做了大量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落实评估意见。考察组在充分肯定我市创森工作成效的同时,对下步创森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各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整改落实。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森林的健康经营。要按照近自然理念来经营道路林带,对已建成的188公里环城林带,在树种选择、配置上,不仅要考虑人的需求,还要考虑鸟类等动物的需求,鸟类及各种生物的丰富,更能体现森林的健康程度。同时还要提前考虑间伐更新的问题,提高森林质量。

  二是要进一步注重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增加建设更多的森林廊道,满足市民休闲、出行的需要,让森林更好的为市民服务;在六湖连通等湿地水网和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血吸虫问题,避免血吸虫进入湖区;对道路林带的树种组成、空间配置要兼顾考虑行车安全和景观效果。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乡村绿化的指导和提高投资比重。要加强对乡村、镇的绿化规划,进一步加大乡村绿化投入,大力推进村湾绿化。同时要多发展林业与果、菜、瓜、药等混作的,具有多种价值的树种。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水体、山体治理。要加大水岸绿化力度,多应用去污能力强的树种,提高水岸林带质量,充分发挥森林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同时要加强市域范围内山体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特别是采石场和公路沿线的第一重山体保护和复绿。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协调城乡绿化管理。森林城市创建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林业、环保、城建、园林、水务、交通、旅游、农业等多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米博体育,密切配合,协作推动。同时,要从管理机构、绿化规划上进行统筹,改变城乡绿化建设的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

  (三)考察评估结果。考察评估结束后,考察组在向国家林业局的专题汇报中,明确表示:武汉市具备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条件,城市森林建设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建议在今年底前正式复函,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的申请,2010年上半年在武汉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并授予武汉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7月15日,国家林业局主要领导在“武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考察报告”上作出明确批示:“同意2010年上半年武汉市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同时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近日,阮成发市长、涂勇副书记、张学忙常委副市长均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创森工作,要求继续做好跟踪落实。

  今天市委、市政府创森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市创森工作重点已经从前期创建阶段转移到论坛筹备阶段,标志着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正式启动。举办好论坛既是对我市创森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充分展示武汉形象的机会。按照市领导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要求,现就论坛前期筹备有关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确立论坛主题。目前结合我市实际,经多方征求意见,初步拟定了5个备选论坛主题,即: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意见,商国家林业局正式确定论坛主题。

  (三)拟邀参会人员。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参照历届论坛惯例,论坛参会人员总规模约500人。拟邀参会人员有:国家领导人和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各省(区、市)林业厅(局)长与代表;国内外城市市长及专家、学者代表;企业家、绿色志愿者和市民代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

  (四)论坛组织机构。成立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组织委员会和组委会执行委员会。组委会执行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市林业局办公,内设综合协调组、接待组、会务组、材料组、宣传组、线路组、外事组和安全保卫组。各组办公地点设在组长所在单位,每组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五)论坛日程安排。初步拟定日程安排如下:第一天,参会代表报到,下午召开论坛新闻会。第二天,上午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开幕式,下午实地参观考察。第三天,上午召开市长论坛,下午召开专家论坛和闭幕式。第四天,外地代表离汉。

  (六)工作进度安排。按照“抓早、抓细、抓实”的要求,我们初步列出了筹备工作时间表,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1、2009年7月份:下旬召开全市论坛筹备工作第一次会议,部署启动论坛筹备工作,讨论、修改论坛工作方案。

  2、2009年8月份:制定《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总体工作方案》,商国家林业局确定第七届城市森林论坛主题。

  3、2009年9月份:《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总体工作方案》报市委、市政府及国家、省相关部门审批。

  4、2009年10月份: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二次会议,成立综合协调、接待、会务、材料、宣传、线个工作专班,开始运行。

  5、2009年11月份:市主要领导在《人民日报》或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发表森林城市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文章或主题节目。编制2010年论坛专项资金预算。

  6、2009年12月份:协调国家林业局对省人民政府正式复函,在武汉承办第七届中国森林论坛活动。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三次会议,全面部署启动论坛会务筹备工作。

  7、2010年1至2月: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四次会议,全面启动论坛对口接待及培训工作。按照一个成员单位对口接待一个省代表团的原则,落实对口接待工作。

  8、2010年3月:国家林业局和市政府在京召开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新闻会,启动论坛宣传工作。

  9、2010年4月:论坛期间在中央主要媒体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行大篇幅深度报道。

  (七)责任分工建议。为了切实做好论坛筹备工作,按照市领导的要求,结合各区、各部门职能,现就有关责任分工提出如下初步建议:

  一是关于会务工作安排。由会务组负责。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综合协调,具体负责审定市领导论坛讲话稿、演讲稿、致辞等,组织召开协调会,督促协调论坛各项筹备工作。市财政局负责论坛专项经费落实。

  二是关于参会人员的邀请。由综合协调组和外事组负责邀请落实。其中国家领导人、国家部委领导,省领导、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相关省、副省级城市林业部门主要领导由国家、省林业局负责邀请。市领导、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相关地级市、武汉城市圈城市市长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邀请。市民代表由市林业局负责邀请。有关国外城市市长、领事馆官员、国际组织和国外专家代表由市外事办负责邀请。

  三是关于参观活动安排。由线路组负责。市交委负责论坛参观考察用车。市建委负责相关地段市政基础设施维修、临街建筑立面整治等工作。市城管局负责论坛期间夜景灯光照明和户外广告协调等工作。市水务局负责参会代表游览江滩公园的接待等工作。市环保局负责论坛期间环境质量监测和噪音、尾气等污染源的管理。市旅游局负责落实参观讲解员及培训工作,联系接洽与会代表会后参观考察。市园林局负责城区绿化改造、补植等工作。

  四是关于会务接待工作。由接待组负责。市卫生局负责卫生防疫、医疗保障工作。市外事办负责落实同声传译和翻译人员等相关外事工作。市文化局负责论坛期间文化活动的组织落实。团市委负责落实绿色志愿者,参与论坛志愿服务工作。

搜索